美丽太原,触手可及!
发布时间: 2025-05-29 来源: 太原市人民政府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各位媒体朋友们:
首先,请太原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宋力介绍相关情况。
今年恰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我很荣幸向各位通报两方面重要内容:一是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思路、举措、进展和成效;二是对刚刚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太原建设的实施方案》进行政策解读。稍后我的同事还将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第一部分
一、以精准常态管控为抓手,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我们科学分析了去年环境空气质量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寻找污染成因,确定了今年的改善目标和具体措施。2025年,我们重点围绕移动源、扬尘源、燃煤源、工业源、臭氧专项和能力建设6大类96项工作任务攻坚克难,持续推进“秋冬防”攻坚行动,落实污染物管控措施,开展臭氧污染分析,制定《太原市2025年臭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深化汾河谷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全力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确保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二、以“一泓清水入黄河”为抓手,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2025年,我市加快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建设,创新推行“七员管理”工作机制,构建起七级责任体系,形成全过程、立体化项目管理格局,全力推动工程建设。截至目前,我市“一泓清水入黄河”52个省级工程全部开工,完工28个,完工率达到53.85%。
为确保国考断面稳定达优良水体,我市通过推进重点雨污分流改造、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东暗涵入汾水质提升工程,努力实现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到2025年10月底前,全市将完成27个村庄的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程,其中清徐县汾河及支流沿线10个村、晋源区河西南部退水渠沿线15个村、尖草坪区2个村;通过强化工业废水深度治理、工业废水退出城镇污水处理厂等措施,持续推进工业废水稳定达标。
为及时掌握汾河干流与沿线入河排污口的污染动态,4月4日,太原市汾河流域水质天眼系统建设项目(一期)全面上线试运行,实现了汾河太原段水生态环境精准治污、科学治污。
今年1-4月,全市6个地表水国考断面全部达到优良水体。其中:汾河水库出口水质为I类,李八沟、迎泽桥、上兰断面水质为Ⅱ类,河底村、韩武村断面水质为Ⅲ类。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一泓清水入黄河”工作专班统筹抓总作用,力争6月底前9个在建项目完工,11月底前52个项目全部完工;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加强工业废水深度治理,推进河西南部退水渠沿线截污纳管工程等重点河渠污染治理工程建设;积极协调优化汾河流域生态补水动态调度机制;持续推进“听民意办实事”工程,完成80个村级饮用水源地标准化建设和环境问题整治。
三、以强化安全监管为抓手,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下一步,我市将全面推进五大领域“无废”建设,提升工业固体废物利用水平,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提高农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水平,强化环境风险管控,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为美丽太原建设提质赋能。
四、以严格执法服务为抓手,构筑美丽太原生态屏障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严执法、强服务”的工作基调,围绕大气、水、固废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及执法检查,有效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截至4月底,实施行政处罚案件26件,举报管理平台共接听电话908个,办理举报案件405件,有效解决各类生态环境问题80余个。同时,积极推行柔性执法、渐进式执法和正面清单企业差异化监管,创新启用法律文书电子“一键送达”新模式,对突出违法问题“利剑高悬”,对合规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实现便民惠企的双赢目标。
五、以气候投融资试点为抓手,共绘太原低碳转型蓝图
太原市自2022年8月入选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建设以来,创新构建“1+1+2”推进机制,出台《太原市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太原市气候投融资试点实施方案》,印发《太原市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4年)》,系统推进试点建设。
通过建立196个项目库、发布金融产品目录、组织产融对接等举措,推动63个项目获得银行授信497.81亿元,实际投放贷款208.99亿元;入库46个气候友好型企业,推动金融机构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共25.08亿元。
2024年,我市绿色信贷余额较2021年增长91.7%。太原武宿零碳机场项目成为山西省首次获得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授信的项目,同时被国家发改委正式列为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成为全国首个以“零碳”为目标的民航示范工程。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1.8万吨,盈余绿电对外供应,年减碳量达4722吨。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基础设施支撑作用和山西中部城市群气候投融资联盟协同优势,持续提升省会城市气候投融资辐射能级;打造零碳示范标杆工程,形成可复制的推广经验;深化跨部门联动机制,统筹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第二部分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山西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太原建设,我局组织编制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太原建设的实施方案(送审稿)》(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于5月9日经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对美丽太原建设的主要目标、重大任务和推进机制进行了系统部署。待修改完善后,《实施方案》将以市环委会名义印发。
为更好地帮助大家了解有关情况,下面,我对《实施方案》内容进行解读。
太原市委宣传部三级调研员 胡燕萍
中国县域经济报 记者
每年夏季都是臭氧污染的易发高发时段,请问今年夏季臭氧污染防治工作太原市将从哪几方面发力?
太原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 杨继生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今年我市的臭氧污染防治主要将从三个方面展开攻坚。
一是强化污染分析研判。每日与气象部门、“一市一策”专家组共同开展分析研判,滚动发布一周环境空气质量分析结果。可能出现臭氧中度或重度污染天气时,将联合晋中市、吕梁市加密联合研判频次,及时通过官网、公众号发布预警信息,并提出污染减排举措。在污染过程结束后,及时开展后评估,提升应对重污染天气能力。
二是强化攻坚措施落实。按照《2025年夏季臭氧攻坚行动方案》,从工业源、移动源和生活源3个方面,抓好NOx和VOCs的减排工作。
工业源减排方面。一是完成VOCs企业摸底调查和动态更新,掌握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和排污状况。二是落实分级管控要求,全市烧结类砖瓦窑、玻璃、陶瓷企业环保绩效要达到B级及以上水平。三是强化NOx污染减排,落实重点企业NOx排放“一口一策”管控。全市钢铁、焦化、火电、化工、垃圾发电厂、水泥熟料生产等重点企业全年全时段执行深度治理排放要求。四是实施错峰生产、错时生产。水泥企业按照山西省要求错峰生产,汽车维修行业(含4S店)夏季高温时段(晴朗天气每日9:00-18:00)停止实施调漆、喷涂、烘干、晾干作业。
移动源减排方面。一是推动公共领域车辆和渣土运输车辆新能源化,提升车辆新能源化比例。二是动态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禁止使用国一、国二标准机械,利用监管平台及时发现“闯禁行”机械并调度清场,对超标非道路移动机械依法处罚。三是优化二环线、现有高速环线、市区道路通行政策,对现有13条货车禁行路段“闯禁行”车辆依法处罚,研究推进渣土车“阳光运输”政策措施。四是联合开展路检路查,对违法排污的渣土车、中重型燃油燃气货车依法处罚。五是提升晋能物流铁路运力,重点工矿企业全部使用国六标准或新能源车辆,实现全市年运输量150万吨以上工矿企业清洁运输比例达到85%的目标。
生活源减排方面。一是完成储油库和重点加油站安装三次汽柴油油气回收装置、自动监控设施建设并联网。二是开展餐饮行业油烟污染监管和综合治理,安装高效净化设施,强化烧烤摊点整治,开展专项执法,城六区严禁露天烧烤,督促重点餐饮单位安装监控设施并联网运行。三是督促餐饮单位定期清洗油烟净化设施,降低油烟排放。四是城六区户外大中型装修、外立面改造、道路画线、沥青铺设、户外栏杆粉刷等工程避开夏季高温时段作业。
三是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建立晋中盆地夏季O₃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推动区域联防、部门联动、属地落实,持续开展大气污染治理联合执法检查,主动协同晋中市、吕梁市,强化同步分析研判、同步启动预警,做好应急管控减排和事后评估。
太原日报 记者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据了解,太原市大气环境监测超级站已建成投运,请问与常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相比,超级站“超级”在哪里?
太原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监测科副科长 李秀芝
感谢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大气环境监测超级站是一种部署在重点区域的高精度、多参数监测的综合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与常规6参数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相比,更像一名全面体检的“医生”,不仅可实现对大气环境中多种污染物的协同监测,主要包括细颗粒物(PM2.5)中的碳质组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水溶性离子、无机元素,以及臭氧(O3)生成重要前体物的116种VOCs(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等,而且可以通过气溶胶激光雷达、风廓线雷达和臭氧激光雷达实现对垂直空间上的污染物进行监测。
大气环境监测超级站的建设,不仅满足了生态环境部门掌握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和调整环保政策、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在应对重污染天气等突发环境事件时,通过“更全面的数据”、“更强的溯源能力”、“更合理的决策依据”成为精准治污、科学决策的核心工具。
目前,我市的大气环境监测超级站,位于小店区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坞城校区),于2023年年末正式开工建设,在完成了站房建设和监测设备安装调试后,于今年4月26日全面完成验收。目前,该超级站监测数据已对接至太原市大气污染防治指挥调度平台,它的投入运行将会对我市今后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数据支撑。
下一步,我市大气环境监测超级站将与卫星遥感、地面微站形成“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推动大气污染治理进入智能化、精细化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赋能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山西晚报 记者
为进一步加快“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建设,从今年4月下旬开始,我市创新推出“七员管理”工作机制。“七员管理”工作机制突出动态化、精细化管理特点,就是创新性地将工程管理实施过程细分为七个责任层级,构建起由“项目总负责人”——“项目经理人”——“甲方驻场经理”——“甲方旁站管理员”——“项目监理”——“乙方驻场经理”——“特别督导员”组成的七级责任体系。
施工方须倒排工期,制定详细进度表,明确每日施工人员、机械及材料配置。项目总负责人负责统筹项目资金保障与综合协调工作。项目经理人对项目建设全周期负责,牵头抓总项目实施,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项目总负责人和项目经理分别按每周、每三日周期召开调度会,并定期赴现场解决问题,确保“小事不过夜、大事不过周”;甲方驻场经理实行现场办公制度,负责现场总督促,全程跟踪督导建设施工进度和质量,实时掌握项目进展,协调解决现场一般性问题;甲方旁站管理员实施“人盯人”式每日督查,对项目建设进行现场实时督导和盯守,严格把控施工质量与安全;项目监理员负责依法履行项目监理职责,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督,确保工程建设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乙方驻场经理全面负责材料供应保障和机械调配,保障施工资源充足、调配有序;特别督导员对工程项目进行特别督导,重点督导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推动项目高质量建设。
七类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立体化的闭环管理。
同时市领导高度重视,每半月会亲自召开专题调度会,每月至少深入项目现场督导1次,组织相关部门,对影响工程进度的制约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统筹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堵点和难点问题,“七员管理”工作机制的推行,细化了工作分工,增强了协同配合,有效快速解决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全力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太原市委宣传部三级调研员 胡燕萍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太报全媒体记者 王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