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通道

繁體 我的太原
网站支持IPv6

稳就业、促增收!太原这样做

发布时间: 2025-06-06      来源: 太原市人民政府      选择阅读字号:[ ]     


6月5日上午9时30分,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二场发布会,太原市人社局介绍今年以来人社领域重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贺旭宏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权威部门话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二场,邀请到太原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段晓宇,太原市人社局就业促进科科长薛夏,太原市人社局劳动关系科科长陈斌,太原市人社局养老保险科科长白文彬,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太原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段晓宇介绍相关情况。

太原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段晓宇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同大家见面。首先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太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新闻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向大家介绍今年以来我市人社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稳步推进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的进展情况。

一、全力以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全市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截至5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37万人,完成目标任务8万人的54.62%。


一是健全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先后制定出台了《太原市2024年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太原市零工市场体系“全覆盖”工作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市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政策与产业、经济等政策协调联动、同向发力。


二是挖潜拓宽就业渠道。全面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会同相关部门最大化挖掘各领域就业岗位。用好用足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吸纳就业补贴等政策,鼓励支柱产业、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吸纳就业。持续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三是加快示范项目实施。根据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要求,培育打造太原特色劳务品牌,建立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室,打造多层级零工服务体系,开发数智化软件系统和AI服务机器人配套系统,为群众提供智慧、高效、便捷化公共就业服务。


二、千方百计促进城镇居民增收

2025年第一季度,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23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8元,实现同比4.6%的增幅。


一是坚持通过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居民增收。重点推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积极培育和规范新业态用工模式,拓展灵活就业渠道,实现居民增收。


二是稳步推进工资性收入增长。编制并发布《太原市企业年度薪酬信息》,为企业工资分配提供宏观指导。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为企业制定工资增长方案提供指导。严格落实最低工资标准,有序开展事业单位基本工资调整。


三是强化转移性收入增长。持续完善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扩大政策覆盖面,提高返还比例,切实减轻企业用工成本,稳定就业岗位。同步落实失业金、技能提升补贴、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等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和职工应享尽享。


三、持续发力促进技能提升

聚焦赋能产业转型发展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截至5月30日,全市共组织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11万人。


一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面向有培训需求和就业意愿的各类就业重点群体,开展订单式、项目制等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各类企业广泛开展职工岗位技能提升、转岗转业等培训;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等积极参加各类创业培训。


二是强化技能等级评价。加大评价机构和职业(工种)动态调整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院校和社会组织积极申报备案评价机构和增加评价职业(工种),逐步扩大我市职业(工种)技能人才评价覆盖面。


三是发挥大赛育人作用。支持推动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各行业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岗位练兵等技能竞赛活动,努力办好第三届太原市职业技能大赛,大力营造学技能、强技能氛围。


四、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


截至2025年4月,我市各社保险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良好。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17.09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17.4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32.5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49.22万人,城乡居保基本险参保91.49万人。


一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我市社会保险已实现对各类人群的政策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柱的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建成,实现了群众不分城乡、地域、职业,面对养老、失业、工伤等风险时都有相应的制度保障。


二是按时足额保障待遇发放。始终把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作为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政治任务,强化工作举措,坚决兜牢底线。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稳步提高,实现“20连调”,失业保险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工伤职工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三是倾情服务民生。坚持数据赋能,80%的社会保险业务实现了网上办、掌上办。积极推进线上刷脸认证技术优化升级,首次认证成功率提高至86%以上。大力实施“就业社保服务社区村村全覆盖”工程,40项高频业务实现就近办理。


以上是今年以来我市人社领域重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扎实做好稳就业、强技能、兜底线、聚人才、增收入、防风险等重点工作,为“十五五”开局奠定扎实基础,在高质量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中彰显人社担当。


谢谢大家!


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贺旭宏  


谢谢段晓宇同志的介绍。


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山西青年报  记者


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一直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那么太原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情况如何?


太原市人社局就业促进科科长  薛夏

近年来,我市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预计2025年太原市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再创历史新高,人社部门采取市县联动方式,不断强化公共就业服务。


一是加密公共就业服务活动频率。市、县两级人社部门持续开展“10+N”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全市今年已累计开展各类招聘活动334场,提供各类用人岗位15.43万个。


二是抓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从每年9月份开始,人社部门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名单,进行“1131”(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实名制就业帮扶。


三是多举措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我们以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为契机,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在市域范围内建立30个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室,提升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模拟实训能力;围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意愿不强、就业目标不清等问题,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求职能力实训项目,免费帮助他们提高就业意愿、明确就业目标;对有创业意愿的人员,我们还组织开展了“创业并州”实训营,免费帮助他们“零距离”接触创业项目,了解创业项目运作情况,积累创业经验,提升其创业成功率和经营稳定性。


山西经济日报  记者


如何促进城镇居民工资收入合理增长?

太原市人社局劳动关系科科长 陈斌


一是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居民生活水平、物价水平等。一般来说,最低工资标准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变动而逐步提高。近5年来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了3次,今后最低工资标准会按时调,稳步调。


二是推动企业执行《山西省年度企业工资指导线》。结合企业经营效益、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为企业制定工资增长方案提供差异化指导,规范企业工资分配行为,推动劳动者收入逐年稳步增长。


三是延续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扩大政策覆盖面,提高返还比例,切实减轻企业用工成本,稳定就业岗位,通过稳岗就业提升劳动者收入。


四是大力支持劳动者提升技能水平。建立以体现技能价值为导向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大力提高技能人才职业荣誉感和经济待遇。


五是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对企业工资发放情况进行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对于未落实最低工资标准、恶意压低劳动者报酬的企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确保劳动者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香港商报 记者


随着养老保险政策的调整,“病退政策”全面取消,职工养老保险新增了“病残津贴政策”,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太原市人社局养老保险科科长 白文彬


2024年10月,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病残津贴暂行办法》。从2025年1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可以申请按月领取病残津贴。从本办法实施之日起,自1978年开始实施的“病退政策”停止执行。


“病残津贴政策”的出台,为遭遇困境的职工群众送来了“及时雨”,填补了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一项空白,体现了国家对困难群众的关怀和重视。


政策的亮点‌:一是保障更全面,不设最低缴费年限门槛,没有年龄限制,没有单位限制,让更多人受益;二是梯度设计合理,待遇标准与缴费年限挂钩,鼓励早参保、多缴费;三是衔接更科学,与养老保险、工伤保险衔接顺畅,避免重复享受。


‌申领条件:一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含灵活就业参保人员);二是尚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三是因病或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广大职工要及早参保、持续缴费,以确保在需要时能够获得足够的保障。


太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贺旭宏  


记者提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记者朋友如有进一步采访需要,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可继续采访相关负责同志。


感谢各位发布人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媒体记者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